2024年11月13日,“多元新镜界——第二届广西实验艺术双年展”在桂林美术馆盛大开幕。此展览由多所高校、协会以及桂林市相关部门联合主办,多单位共同承办。主办方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肯定了双年展在推动广西实验艺术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强调其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平台,对促进跨学科教学、壮大创作队伍等起到积极作用。艺术家代表也发言表达对展览的期待。此次双年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青年艺术家参与,收到来自多个国家和国内多个省份、众多艺术院校的大量作品,经评选展出百余件作品,为广西观众带来一场高质量、多元化的视觉盛宴,有力推动了广西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展出作品节选:
影像作品《拂晓》,是新一期“山水宣言”行动-《山水:太行》的一个章节。
《山水:太行》是山水影像创作集体深入太行山区体验、拍摄后,以一组大型的空间影像装置与宋画中的山水精神相互印证,以期生发山水诗性的当代意义。
《拂晓》作为空间影像装置作品的“引首”,是站在第二台阶的太行山巅俯瞰第三台阶的华北平原,以长卷的形式一镜到底,展现苍茫大地,千里江山。
影像作品“面朝大海”是一部具有一定实验性的实验短片,在这部短片中作者在海边景观的纪录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散漫、偶然的的情节,在偶然与必然中探讨影像的表达。
在这件雕塑作品中,作者通过长满耳朵的人类形象来探索人类与技术的未来交汇点。耳朵不仅是感知世界的器官,它们也象征着对外界声音的接纳与理解。大量耳朵象征着人与AI结合对环境信息的无限感知能力,以及对人类多样化情感与思想的深刻理解。这些耳朵不仅仅是人体的延伸,更是对未来数字社会的一种隐喻:在这个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人与机器之间,需要通过不断地倾听与交流来共创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
有佛教经典曾指出,损坏的佛像可待国泰民安时重聚一起,既然佛像是佛陀的化身,其残破即意味着佛陀化身为千万,而当时机契合,那些历经磨难损坏的残件会重新聚合。聚合,即是佛陀的涅槃,意味着重获生命和力量。
记忆有时候太过碎片,记忆有时候也并不可信。作者以为照片能够留下记忆,所以拼命定格照片,然而似乎依旧是妄想。 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发现留下的照片清清楚楚,但是记忆依旧在模糊。很多照片里的人,实在想不清晰是谁,发生过什么联系。照片中的现场清晰,那个脑海里的时空切片却时常陌生。 《时间里的家庭相册》,是依据某种时间进程的可能性,模仿纸本照片可能的命运,采用数字技术对照片进行各种毁坏而来的数字影像。
《纸本·石相》系列作品通过微距镜头捕捉宣纸拓印的岩石走势和气脉涌动。它既延续中国山水画传统的文脉,又超越传统山水画的视角,以宏观的俯瞰呈现出有如鸿蒙初辟的苍茫与博大。同时,芥子须弥的微观探寻则揭示出潜藏在岩石中积聚数亿年的宇宙基因,达至道家哲学“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精神境界。
由郑小龙(广西师范大学教师)与何曦(Racelar Ho加拿大约克大学计算机艺术博士候选人)组成的自变量艺术小组在创作过程中,以“基于岭南画派的AI 视觉转译”为研究方向,在数字艺术中融入了岭南画派名家经典作品的独特东方画意视觉元素。作者在持续创作与升级过程中,深入挖掘数字化审美的诸多议题,着力于将传统审美与当下 AI 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积极探索东方审美在当代数字艺术创作中的创新可能性,展现出在艺术与科技交汇点上的深度思考与实践。
当地时间2月2日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粮农组织总部举办中国农历春节招待会。多国驻意外交人员、意大利官员及粮农组织工作人员齐聚一堂,欢庆佳节。
2024年1月31日,奉商美国总会在南加州工业市东北大饭店隆重举行了年会暨龙年新春联欢会,喜迎龙年新春。本次活动充满了浓厚的东北年味,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舞龙、送财神、民族舞蹈、乐器演奏等精彩节目,同时还有东北美食如小鸡炖蘑菇、东北大拉皮、血肠白肉酸菜等供应,让与会者尽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目前该艘中国货船已经于29日上午10时完全沉入海底。